《百喻经》当中讲述了一个小故事:从前有一个人,他养了二百五十头牛。他常常会把牛群赶到水边喂草。后来有一头老虎突然出现,吃掉了他的一头牛。二百五十头牛的牛群少了一头牛,牛群数就变得不再完美。
这时牛的主人当下就升起念头:“我的牛群已经失去了一头牛,也凑不成整数了,还留着剩下的这些牛做什么?”于是就把牛群赶到了深坑的边缘,把它们一个个都推到了坑底杀掉了。
这个故事中牛的主人是典型的过分完美主义,殊不知,过分追求完美,不允许自己犯错,其实是一种愚痴的表现。
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人,要不就不做,要做就要做到最好。他们凡事都要追求完美,稍微有一点瑕疵,之前的努力就会全盘推翻。这样的性格下,人要么成为了顶流的大师,要么就成为一个没有用的废人。
每个人都想成为最优秀的那个顶流大师,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都因此废了。人生本无常,事事追求完美,不一定会让你更快乐。
人们为了寻求了脱生死,证悟成道,从而修行了佛法,受持了佛教戒律。在犯下过失后,不升起惭愧心忏悔犯戒之事,重新发起清净心,反而想到:“我反正已经破了一条戒律了,既然戒体已经不具足完整,还持其他戒律有何用?不如把其他的戒律都破除了,一条戒律也不守了。”
于是就把所有的戒律都丢下了,这样的行为和那个放牛人,因为丢失了一只牛,而杀掉整个牛群又有何区别呢?
佛法也是允许犯错的,但是犯错后要懂得忏悔,让自己不断修正,最终证悟,而不是犯了一条戒律,就“破罐子破摔”,把修行放弃了,与正道越行越远。
生活中也不能过分追求完美主义,如果事事追求完美,总是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,结果这件事情刚起了个头后,发现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就轻易放弃了;或者,事情做到一半时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差错,使得结果或许变得不那么完美了,在恼怒之下就把之前已经做的就全部毁掉了。
这样事事追求完美的性格和心态,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为自己设下的障碍与骗局,何尝不是一种愚痴?
人生不可能事事完美,总有缺憾,要学会原谅自己,学会与自己和解,允许自己犯错,并在体谅自己后,改正错误继续前行,而不是因为一些很小的错误就推翻了整个大方向颓废自怜。
编辑 | 弘宣中心
文字 | 源自网络
摄影 | 心智法师
官方网站:www.sscycs.cn
微信公众号:
厦门石室禅院(xmhcsscy)
厦门市石室禅院慈善会(xmsscycs)
石室禅院慈善会:0592-6512152、5817737
石室禅院服务处:0592-6513263、6088000
地址:厦门市海沧区阳顺路8号石室禅院 邮编:3610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