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243篇
三岁已知
八十难行
白居易向鸟窠禅师请教:“佛法的大意是什么?”
鸟窠禅师答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”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。
鸟窠禅师,本号道林,735~833年,享年99岁。相传,道林禅师在一棵古树上筑了一个形似鸟巢的住所结庵栖身,观人生,察世象,故而被称为“鸟窠禅师”。
在《五灯会元》中,记载了一则白居易向鸟窠禅师问道的故事,说的是白居易喜爱参禅拜佛,唐元和年间,他在杭州做官时,听说附近有一位“鸟窠道林禅师”,是位得道高僧,就慕名去拜偈。
见到禅师后,白居易就向禅师请教:“敢问师父,佛法大意是什么?”
鸟窠道林禅师说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
白居易没想到鸟窠禅师回答的居然这样简单,心中很是讶然。心想,如此玄妙的佛法,你岂能如此轻描淡写的讲出来!就对禅师不客气的说:“大师说的这些道理,连三岁的小孩子都知道!”
禅师听后,莞尔一笑,回答说:“三岁孩儿道得,八十老人行不得。”
三岁的小朋友能讲出来,但是八十岁的老人都不一定做得到。
听完这句话,白居易心中服膺,便施礼退下了。
白居易与鸟窠禅师结识之后,经常问禅于他。
有一次,白居易以一首禅诗请教鸟窠禅师:
特入空门问苦空,
敢将禅事问禅翁。
为当梦是浮生事,
为复浮生是梦中。
梦如人生,人生如梦。如果搞明白了,就不再计较这些虚幻的东西了。
鸟窠禅师看到此诗后,也以一首禅诗来应答曰:
来时无迹去无踪,
去与来时事一同。
何须更问浮生事,
只此浮生在梦中。
生死无真迹可寻,生和死,只有这件事是相同的。既知浮生若梦,何须再问,只应以寻求解脱为要。
白居易听了鸟窠禅师的开示,愈加佩服,他在西湖旁边建起一个竹阁楼,以便与鸟窠禅师“朝夕之参益”。晚年的白居易更是素养其心,自号香山居士。
故事里的禅
言百善不如行一善,去做,才能积累福德,修行也是一样,行才能抵达智慧的彼岸。
编辑|弘宣中心
文字|网络
摄影|心智法师
文章仅作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
官方网站:www.sscycs.cn
微信公众号:
厦门石室禅院(xmhcsscy)
厦门市石室禅院慈善会(xmsscycs)
石室禅院慈善会:0592-6512152、5817737
石室禅院服务处:0592-6513263、6088000
地址:厦门市海沧区阳顺路8号石室禅院 邮编:361028